不好意思, 一時口快, 說錯啦!豪小子是從 Palo Alto High 畢業的, 不是 Gunn High, sorry!
最近美籍華裔的哈佛 ”豪”小子林書豪宣布加入加州的洛杉磯湖人隊, 又讓林來瘋熱潮再度發作, 成為華人圈茶餘飯後必談的話題之一. 很多關心子女教育的家長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複製這條 ”運動進名校” 的路. 但是又很糾結于一直以來的刻板印象, 也就是亞裔在運動上的表現是遠比不上其他族裔的. 據統計, 亞裔在一流大學參與運動校隊的確也不到5%, 其中以劍擊, 水上芭蕾及壁球項目為主.
進名校是不是一定要有運動方面的表現? 這倒不一定. 如果學生是運動長才, 那麼運動可以當作學生課外活動與個人特質方面的主打項目. 在這個狀況下, 學生在運動方面最好有全州, 全國, 甚至國際上的比賽名次. 如果學生運動方面還不錯, 但是並不是屬於超級運動員, 也可以把運動當作課外活動中次要的一項(當然, 這就還要搭配另一個主打的課外活動項目了). 如果學生真的沒有運動細胞, 也完全沒有興趣參與運動項目, 那也不必太過勉強的硬把運動塞進學生忙碌的高中生活裡. 只是規律的運動對青少年的身心當然都是有益的, 總比每天跟電腦或手機相親相愛健康的多了.
習慣上, 大部份華裔一窩蜂做選擇的運動多為單打獨鬥型. 例如, 網球, 高爾夫球, 游泳, 羽毛球跟乒乓球. 跆拳道也是許多亞裔孩子參與的項目, 但是大部分的大學都沒有跆拳道的校隊或是社團. 實際上, 以團隊型運動來說, 更能顯現學生在團隊合作甚至領導才能的表現.
至於想要申請運動類的獎學金, 機率倒不是特別高. 目前全美國得到運動獎學金的學生, 大概是所有運動員學生的2%. 全額獎學金也是少之又少, 平均獎學金金額在美金$11,000左右. 倒是可以考慮把運動僅當作獲得錄取的策略, 而以別的方式來申請獎學金會比較穩當.
我的學生裡頭有許多以運動強項進入名校的, 其中獲得全額獎學金的也不乏其人. 他們高中四年在運動練習中付出的時間, 體力, 甚至受傷的次數都是不為人知的辛苦. 不但如此, 他們在學習上表現也很優異, 他們的成功得來不易. 而他們個性上的共通點就是有極高的耐力及專注力, 我倒認為這是他們未來人生中最大的優勢.
補充說明:林書豪畢業于北加州距離史丹福大學很近的 Palo Alto High, 這所高中是位於非常競爭的學區. 豪小子當初畢業時 GPA 4.2, SAT 2200 左右 , 不但是籃球校隊隊長, 也是校刊編輯, 還參與許多其他課外活動和實習, 的確是個允文允武的超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