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另一篇文章 “學區好壞的差別” 中解釋過不同學區對申請大學的影響. 好的學區進好大學的學生比例的確是會相對的高些. 以華人區著名的幾個好高中來說, 進UC加大的比例每年大概在 1/3, 也就是前面 1/3 的學生會進入高低不等的UC個分校或同等級私立大學, 不過這其中能夠進入常春藤超級名校的通常不到1%, 而且頂尖大學錄取的名單中也絕不是全都是華人學生 . 這個問題來自于華人學生都優秀的很雷同, 申請的大學名單也都是那幾個, 甚至連學生名字都差不多, 面試時外表上看起來又很像. 這個失敗的原因是蠻冤枉的, 也就是策略上的錯誤(或根本沒有策略)導致學生的努力事倍功半.
至於好學區中間的 1/3 學生大概都上了CSU 加州州大學這一類等級的學校. 而下面的 1/3 學生則就可能要去社區大學了. 請注意! 不要忘記這個等級的分別跟高中成績 GPA, 選課, SAT, 課外活動等都有關係, 所以不是只看成績單上的數字. 比較可惜的是我見過無數的學生在中學畢業時是屬於尖子生, 進了高中, 失去專注力或根本對申請各大學的標準沒有絲毫的了解, 導致一路下滑, 最後就是滑到哪就是哪的勉強接受不理想的大學申請結果, 這些學生的資質跟能力不能夠得到發揮, 日後後悔的大有人在.
高中這段期間是不僅是大學申請的準備期, 每件事都會影響大學申請的結果,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高中四年更是每個人人格朔型的階段, 與人生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同時也是建立自信心的關鍵期. 學業與課外活動需要均衡的努力參與, 正確與及時地引導以及心理疏通, 更是培養出健康成功的青少年最大的因素!至於學習跟成長環境, 對孩子氣質上與思想上的影響, 更不用我多解釋了.
特別說明:美國頂尖大學在每個高中的錄取人數本來就不可能太多, 舉例來說, 哈佛每年從世界各地錄取大概 2千個學生名額. 而光美國境內就有近 3 萬所高中, 真的是嚴重的僧多粥少. 有些高中甚至從來都沒有學生進入最頂尖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