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留是爬藤的必經過程嗎?

剛剛從中國大陸做了近十場講座回來, 隨著內地的經濟起飛, 中國大陸的家長對子女教育也愈加重視, 而且家長們明顯的都做了很多功課, 不再像以前的霧裡看花. 事實上, 中國的一線城市現在幾乎是家家有私人升學顧問的狀態. 因此在每一場強強滾講座後的現場問答也很少會出現初級段的問題(例如: 選 SAT 還是ACT?). 至於點播率第一名, 也就是每場必問的就是 “我應該讓孩子上本地高中國際班, 國際學校,還是乾脆送去美國當小留? 選哪一條路能對將來進入美國頂尖名校會有直接幫助?”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短, 只有三個字 – “看狀況“, 但是解釋起來可以花個三天三夜.

IMG_4776.JPG

首先像我常說的進入美國的頂尖大學沒有方程式, 就像教養兒女也沒有一定的SOP流程, 絕對是因材施教(咱們的孔老夫子真有智慧). 只要抓對了個人的策略, 美國大學申請準備過程中的選課跟參加課外活動都是自由發揮題, 這也是我最欣賞美式教育的一點, 每個人都可以忠於自我, 只要能努力呈現出最好的自己. 也就是說申請人是在哪裡唸的高中真的都無妨, 只是要確定求學的環境能幫助學生鞏固學術基礎跟發揮個人的最大潛力. 直接說就是申請審核上並沒有比較偏好哪種學校出身的學生.

中國很多家長會因為不想讓孩子承受填鴨式的學習壓力, 所以就把寄望於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國際學校. 但實際上部分國際學校有教學與師資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 所以絕不是“上課都用英文”就能把語言學好. 我見過非常多學生在內地一路讀國際學校, 英文底子卻比美國幼兒園的小朋友還差. 或者說得一口流利美式英語, 但毫無文學底子的也不稀奇, 甚至有菜市場英文的狀況. 至於近年來流行的公立高中開設國際部, 學生們需要兼顧準備高考又要選擇許多高難度的AP等級課, 雙難之下很容易失去平衡. 何況這類學校行之有年, 管理成熟的目前並不多. 至於小小年紀就離開父母家庭的小留們也是有許多後遺症要考慮, 美國提供的是自由教育, 學生如果不自覺很容易隨波逐流, 迷失自己. 何況美國大部分頂尖的私立高中是不收國際學生, 就算本地生也因這類私校名額真的太少而非常難進入. 至於其他的一般私立高中也不見得會把 “讓學生進好大學” 當作辦學宗旨.

在進大學前學生學習上的延展性是很高的, 也就是說只有在這個階段可以透過好的學習環境充實孩子的基礎,甚至還能稍微的“揠苗助長”. 青少年本身就有很多情緒上的變化, 同儕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跟背景, 如果真的想給他/她最好的, 一切還是從長計議吧!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