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哈佛大學被告入學審核歧視美籍亞裔學生的官司終於在高院聽審了, 引發了美國人民及媒體議論紛紛,前幾天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為“美籍亞裔學生面臨偏見,但這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亞裔美國社會學家,哥倫比亞教授 Jennifer Lee, 她表示教師們認為亞洲人比其他學生更有能力,因此給了亞洲人一個優勢。這篇文章後來也在哥倫比亞大學官方的推特帳戶上被發表了。文章連結:https://www.nytimes.com/2022/11/01/opinion/affirmative-action-asian-american-bias.html 以下是其中的一個段落: 亞裔美國人在教育方面面臨偏見,但不是原告聲稱的那樣。我和其他人所做的研究表明,基於種族假設,K-12 基礎教育的教師和學校實際上可能會給亞裔美國人帶來助益。目前在大學招生中實施的平權行動政策並沒有考慮到亞裔美國人在申請大學之前可能會遇到的正面偏見。 在我與周敏 (Min Zhou)合寫的 “亞裔美國人成就駁論” 中,基於對洛杉磯亞裔、西班牙裔、非洲裔和白人成年人的 162 個採訪中,我們發現亞裔在美國大學預備上學生受益於 “刻板保證印象”:教師假設他們聰明、勤奮、成績斐然、道德高尚,這有助提高學業平庸的亞裔美國學生的成績。 社會學家肖恩·J·德雷克(Sean J. Drake)在南加州一所排名靠前的高中進行了兩年的族裔研究,發現了對亞裔美國學生的類似正面偏見:我知道如果我的教室裡有一個亞洲學生,我可以指望那個學生。那個學生可能會努力工作並參與其中。我可以指望那個孩子和父母,而不是其他群體,”一位老師告訴他。 被哈佛錄取的亞裔學生很聰明,很有前途,而且無疑非常努力。但以他們最可能看不到的方式,他們在申請很久之前就從他們的種族地位中受益了。考慮種族的政策提供了一種機制來解決這種偏見和其他偏見,並幫助為多元化的學生群體提供機會。 另一篇相關的社論報導, 文章連結 https://reason.com/volokh/2022/11/05/a-ridiculous-study-on-asian-american-advantage/: 在《亞裔美國人成就悖論》(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一書中,我與周敏(Min Zhou)合著,該書基於對洛杉磯亞裔、西班牙裔、黑人和白人成年人的162次採訪,我們發現亞裔美國大學預科生受益於“刻板印象的承諾”:教師認為他們聰明、勤奮、成績優异、道德高尚, 這可以提高學業平平的亞裔美國學生的成績。 等等! 合著者試圖解釋“亞裔美國人”的平均教育成功率,這一分類包括數十個種族/民族亞組,他們的平均教育成就程度不同(包括一些低於平均水準),他們生活在美國各地,基於對洛杉磯一個城市中不同 “種族” 群體成年人的162次訪談。這本書獲得了各種獎項。 想想看吧! 更新:或許這本書更有見解, 但無論如何,為了讓你瞭解亞裔美國人在教育成功程度上的差异,讓我們來看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本科生,它把亞裔學生組進行了分類。 加州約有1.5%的印度裔美國人, 伯克萊 12.7%的學生是“南亞裔”,主要是印度人。 加州約有3.5%的華裔美國人, 伯克萊的班級有 15.3%是中國人。 加州約有2.5%的越南裔美國人,… Continue Reading “美籍亞裔學生自帶優勢, 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Today is the day the Supreme Court starts hearing the Asian students vs Harvard and UNC arguments that could affect affirmative action in college admissions (and most likely other race-conscious selections in the US). Starting early in the day, many articles were written in… Continue Reading “Asian in The Middle“
上個月有一對爺爺奶奶為了孫子來聽講座, 不僅是早早就到場等待, 結束後問了許多問題才離開。昨天在休士頓演講,又有一個老太太為了外孫來聽講座。在過去,我們有過許多被爺爺奶奶帶來註冊的學生,他們看到孫子表現不佳,或者整天無所事事,不斷被爸爸媽媽罵,著急心疼的情況下,直接掏錢包付費讓我們接管,其實這倒是個解決問題的處理方式,後來他們的寶貝孫子孫女進了好大學,全家皆大歡喜,爺爺奶奶立大功. 這些長者的人生經驗是非常有智慧的。 昨天的這位外婆,因為很早就到了,跟我們聊了很久,不斷地說著她早年環境很艱難下,還是極力培養自己的孩子。現在他們成家立業,衣食無憂,卻放任孫輩自由發展,完全沒有想要比照當初她的付出跟關注,讓她對自己孫們的前途憂心不已。又講到現在的孩子外界干擾很多,網路上光怪陸離的訊息造成的影響讓她恐懼。她問我如果不重視敎育了,在美國的中國人下一代還會有舒服的日子嗎? 反觀之,現在在美國平均收入最高, 也是許多大公司所聘用高階管理人員的印度裔,因為他們始終堅持傳統, 重視教育,不斷在往上爬。這幾年, 我的學生印度籍的也很多,他們大學申請上受到政治正確風向的影響相對的比較小。 我喜歡坐巴士來回休士頓,每一次在車上看著印度孩子總是認真的作作業或讀書,沒有一次我看到他們在玩手機,我的好朋友Tommy 的思考型數學課程裡也是滿滿的印度籍孩子。看來這位認真的老太太還真不是杞人憂天,美籍華裔的下一代怎麼辦呢?
每次出去吃飯,尤其吃中餐的時候,看到鄰桌的家長給孩子看著手機或平板電腦配飯吃,對我來說是件非常辣眼睛的事情。小孩子嘴裡吃的是什麼已經搞不清楚也不重要,當然也不會跟餐桌上其他人有任何的聊天互動。有些甚至嚴重到手機只要被移開就會立刻抓狂大哭,就像是中國古代點穴神功一樣的準確反應。也有目中無人的家長,播放卡通聲音大到整個餐廳都聽得到。十幾年前,我還會非常多管閒事的好心勸告他們,不要讓小孩子吃飯配手機,現在已經是見怪不怪,我也已經學會了乖乖地吃我的飯,別管鄰桌的飯是怎麼吃的。只是這些家長最後真可能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告訴我們他的小孩就是要進最好的大學,我非常的不解,如果基本盤都顧不了,談什麼你要他們達到最好的等級,最後還不是以”不要壓力,快樂就好,是金子總會發亮” 作為結論? 我自己的小孩一直到高中才有自己的智慧型手機跟電腦,他們高中前電腦是全家共用的。在我們家是一直禁止在餐桌上把手機拿出來,一直到他們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這個規矩沒有改。小孩子這麼早接觸3C產品,鳥語花香, 音樂藝術都沒有體驗的被腦控,你是省力了,將來的成果恐怕是你無法承受的。真的不要自欺欺人的說你是個尊重孩子的父母,養孩子本來就是什麼都不管最容易!
有些來找HS2 的12年級生家長,ㄧ聽到我們公司不提供為學生代考標化測試跟100%代筆申請論文等等走法律邊緣的服務(這些當然都可以開高價)就表示謝謝再連絡。就算我們團隊堅強,成果輝煌,他們也覺得不理想,這我也不勉強,畢竟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作人作事的原則,每個人都不同。 但是有一個案例我還是蠻難忘,主要覺得非常可惜。這位男孩各方面都很優秀,絕對是尖子上的申請者,與我們辦公室主任的會談,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用年度巨星來形容不過份。但是可想像的是學生很忙,家長直接要求申請全程學生不參與,由我們完全代筆,自編自導自演,我們ㄧ再解釋這樣安排不適合,何況學生親自參與可以學習如何自我推薦的訣竅等等,他們還是選擇不跟我們簽約合作。雖然有些小失落,我們並沒有繼續追蹤這個案例,只能祝福他成功進入頂尖大學。 隔年三月,這位超級巨星跟他的父母又來找我們,他們慌亂又悲痛,申請結果是跌破眼鏡的全被拒絕了,加上只鎖定了排名最高的學校,他最後只得去讀社區大學。由於是他們找的顧問機構ㄧ手包辦,學生也不清楚申請資料的內容,到底哪裡做得不好,家長跟學生都不清楚。我們看了部分申請論文,語法跟詞彙用的都很厲害,加上澎派激昂的高血壓式口吻,如果是作文或唱軍歌比賽或有機會勝出,但就大學申請論文這種要討人喜歡的角度來說,可就顯得匠氣十足了,這是一種很難解釋的品味差異。無論如何,說什麼也無濟於事的情況下,我們只能不予評論。 這個悲傷故事中另一個要特別提醒的是這些代考,代筆,代上課的操作由於數量龐大,早就不是秘密,所以也成了美國大學近來查驗的重點。大量學生用這些招數取勝後,實際上課時表現太差,終究導致被退學,讓大學非常困擾。再說拜科技所賜,現在文書與背景調查都是用電腦比對,也很容易查。我其實閱讀過一些槍手代寫出來的文章,除了文化上不對味之外,內容或口氣超齡,與學生程度,其他材料明顯不符,破綻百出。每一年的美國全國大學顧問協會中,學生申請論文與學校老師及顧問的推薦信中形容的完全不是同一個人,也是我們爆笑連連的討論內容。不要忘記,最後還有面試這一關,是絕對無法請槍手代勞的。 相對的比較,HS2 顧問群跟學生一起腦力激盪,創造修飾出來的作品,每ㄧ篇都針對學生獨立的特質,帶著見文如見人的情感連結。HS2 Academy 連續兩年成為哈佛大學校刊深紅報 (The Harvard Crimson)十大最佳錄取申請論文機構。今年更是該刊物推薦的第一名。我們權威級的品質,受到美國主流教育的認可,重視教育的您絕對可以信任。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買房要找好學區, 學區好, 房子貴這是大家都不陌生的遊戲規則. 但是我也一直強調由於美國評分高的公立學校是沒有限制的提供給當地居民就讀, 不需要通過入學考試的門檻. 想要孩子去上好學區的學校, 只要花錢買或租房子在該市就可以了. 至於跨市借地址就讀的非居民學生, 加州各地市政府曾經抓得很嚴格, 現在也不是太受關注. 總而言之, 想上好學區的公立學校, 除了花錢, 基本上沒其他的要求. 於是所謂的好高中裡有各式程度高低的學生, 這個情況下當然沒有進好大學的保證可言了. 如果學生在好學區裡表現很差, 當然是不可能會有足夠的申請條件來跟全美國, 甚至全世界的申請人競爭. 哪麼為什麼要選擇去讀好學區呢?這個道理也很簡單, 就是我們都熟知的孟母三遷, 父母提供孩子多一些良性影響的成長環境. 同樣重視教育的家庭所聚集的社區, 當然會讓孩子比較積極學習及行為端正等等. 去了較低的學區, 學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學習懶散或者習慣不佳都是有可能的. 畢竟周遭朋友對小孩, 尤其青少年的影響是最大的. 也就是說上好學區爭取的是一個相對良性的成長環境, 而不能期望就能夠自然而然地進入理想大學, 這個觀念必須釐清. 但是許多的好學區的大學榜單確實比較差的學區來的亮眼, 那是因為這些優良學區培育出來的孩子持續的努力所奠定的基礎, 加上會以學區為定居第一考量的這類父母傾向於雞血栽培, 二者相輔相成. 於是雞生蛋, 蛋生雞的更多重視教育的家庭遷入這些學區, 造就了房價持續上升, 其中不乏帶著孩子能夠很容易進入頂尖大學這種錯誤期望的家長們. 近年來許多華人家長思想逐漸西化, 用佛系的心態讓孩子在這些生存不易的超競爭學區孤軍奮戰, 其實是蠻慘忍的. … Continue Reading “某熱門學區大學錄取越來越差的原因居然是這個”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這幾年由於政治風向大力地吹, 美國的大學錄取趨勢非常明顯的受到影響. 為了分給美籍非裔, 拉美裔及美籍原住民較多名額, 造成了其他族裔只能在有限的招生名額中內卷競爭, 即使申請條件優秀也不見得能被錄取, 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美籍亞裔學生. 如果再細分下去, 東北亞地區的華裔, 韓裔及日裔等, 傳統上重視子女教育的族群高分落榜的案例最多. 美國一直以來強調對任何型態的歧視都零容忍, 如今膚色居然會影響我們下一代的教育機會, 真是令人想不到. 這個以政治立場正確之名, 對我們族裔造成的反向歧視, 你不生氣嗎? 或許你還在想, 真有受到歧視就告上法院啊! 這時就必須要提到一個已經被現政府取消的官司, 這是由川普政府時代的司法部控告耶魯大學在招生過程中歧視亞裔跟白人學生,讓這些學生較難獲得錄取. 種種實證確鑿下, 拜登政府卻在一上台後就推翻了這個案子,要求美國司法部撤訴, 於是這個案子無疾而終的收了場。 而另一個還活著的案子是由民間組織SFFA (Student for Fair Admission ) 學生錄取公平團體所提出控告哈佛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將種族作為招生錄取上的考慮因素。該組織稱,哈佛大學錄取過程中被淘汰的亞裔學生比重過高,違反了這些學生的憲法權利。但這二個案子同樣命途多舛, 之前被兩個聯邦下級法院駁回後,好不容易最高法院決定聽審, 這個秋天高院將聽取兩個上訴案的口頭辯論,此案結果將影響到未來大學錄取的種族政策, 當然主要影響到我們的亞裔學生的前途, 不只是上大學, 甚至就業等機會。 日前哈佛大學提交給法院的一份簡報中對最高法院過去支持平權行動的裁決進行了全面辯護,要求法官駁回此訴訟, 也就是要求大法官在最高法院簡報中要支持平權行動聲明中,哈佛大學校長 Lawrence S. Bacow 表示,該文件“有力地證明了招收多元化的學生群體對於完成我們的教育使命至關重要。” 哈佛大學此舉並很快的得到了巨大的迴響,… Continue Reading “情況真不妙! 膚色影響美國大學錄取恐成定局”
上週六 HS2 達拉斯分校熱鬧開幕,非常謝謝德州朋友們的熱情支持! 當天的教育講座滿座,家長跟學生們的問題非常踴躍,一直到將近下午五點才結束。最有趣的是這個沒有大肆宣傳的大學申請趨勢講座幾乎是印度裔家長包場。但是我也不是非常的驚訝,因為近年來我們的美籍印裔學生的增加非常明顯。坦白說,我們許多成功進入名校案例,也都是印度裔的學生。雖然時代在變,移民到美國的印度家長始終都是抱持極傳統的教育方式,虎爸虎媽當之無愧。反觀華裔家長的越來越佛系的態度,強調自己的教育心態上只要孩子開心快樂就好,有明顯的差距。這個部分我也常開玩笑的說,小朋友們現階段開心很簡單,只需要一隻手機就能擁有全世界的快樂,但是10年20年之後,他們是否能快樂生活就不得而知了。 講座結束之後,這些印度裔的家長想繼續了解我們的項目跟輔導,單獨諮詢的時候,我們的工作人員先轉向問了小朋友將來的夢想是什麼?想不想進一個好大學?這時一家之主的爸爸就立刻講了一句簡單粗暴的 ”Don’t ask him, he has no choice “ (別問他,他沒得選),小朋友也認真的點點頭。 印度裔在這幾年已經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族裔,家庭年平均收入在12萬美金以上,他們也是美國受高等教育最多的族群,79%都上大學。實際上,在許多的主流大公司,印度裔位居主管位子的情形十分普遍,這種情形尤其是在許多美國的高科技公司中。同樣是移民家庭,或許他們來的時候狀況比一般的華裔家庭更加辛苦。放眼看看現在美國主流社會中地位的轉變,印度家長堅持傳統,確實掌握自己子女成功的優勢,他們的努力與智慧絕對值得我們借鏡。
最近許多人的關注點都在冬季奧運各式競賽裡, 許多美籍亞裔選手的表現都超亮眼. 我深感榮幸的是我的學生代表美國參賽. 這些孩子們從小辛苦練習的長期努力, 加上華裔家庭不可能因此對課業表現降低標準, 運動傷害更是無可避免, 頂級選手為成功的付出, 常人無法想像. 前幾天美國主媒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 發表了一篇令人驚掉下巴的文章 – “美籍亞裔在滑冰界佔了太多位子!” 內容大意是亞洲人約佔美國人口的7%,但在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各個級別的溜冰場和比賽中,亞洲人的比例已經變得明顯過剩 (overrepresented)。 資料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ce_and_ethnicity_in_the_NBA 一向安分守己的亞裔群體從來沒有對NBA籃球賽中美籍非裔 (約 75% )或者好萊塢演員中白人 (約 80%)等等族裔明顯過剩表達意見. 當然我們也從沒聽過美國的主流媒體為這些議題發聲. 就在我們歡欣鼓舞這次美籍亞裔在奧運花式滑冰中優異的表現, 卻得到了媒體公開的潑了這麼一大盆冷水, 實在讓人不能接受! 最近幾年許多大學以保護教育上的少數族裔學生 (underrepresented students) 為名, 讓許多美籍亞裔的學生在優異的申請條件下, 申請名校不得其門而入, 幾個狀告名校的官司是否能為我們討回公道也真是不得而知了! 這些上大學, 運動賽事甚至就業機會, 到底是要憑本事爭取? 還是要照種族分配呢?我們要的只是一個公平標準, 你覺得呢?
電影海報來自Spider-Man: No way Home電影 我從小就愛看電影,最近看了兩部電影,最新版的蜘蛛人是受歡迎的美國主流文化英雄系列,但並不是我個人喜歡的電影類型。通常我會去看這類超級英雄打外星人的電影是為了融入家庭活動,也就是陪所愛的家人們去看,對電影本身的欣賞實在談不上。 Spider-Man: No way Home, 蜘蛛人之無家日講的是就讀高中的蜘蛛人跟他的高中死黨以及女朋友面臨了申請大學這個關卡,他們三人最大的夢想就是ㄧ起去讀MIT麻省理工學院。這部好萊塢大片中當然沒有敘述主角們的高中成績,SAT 以及申請自傳,課外活動這些芝麻蒜皮的小事。但是對於申請期間煎熬的過程倒是有一小段劇情。也就是說堂堂蜘蛛人申請大學也是會焦慮。放榜的結果,三個人全部被拒了,但是他們小圈圈以外的另一個同學卻被MIT錄取了。他們被拒絕的原因是因為蜘蛛人的真實身分被公開之後,大眾觀感不佳,認為他是公共危險人物所引發的,而他的好朋友算是受了池魚之殃。 於是蜘蛛人覺得這些輿論壓力,害了他就算了,還害了他的好朋友,傷及無辜,令他非常不能接受。於是蜘蛛人就去找了神秘法師,希望他消除全世界人的記憶,忘了蜘蛛人真實的身分及相關人事物,所以一切的傷害都會消失。但是,大法師作法過程中出了些差錯,引起其他的邪惡勢力人物全都跑出來,正邪大戰,地球被炸,人們四處串逃,然後怎麼樣怎麼樣,你還是自己去看吧! 蜘蛛人的好友因朋友而被大學拒絕是蠻匪夷所思的事。但其中最引起我職業病發作的劇情是蜘蛛人在被拒之後,他跟他的好友全都精神崩潰,四處探聽無門之下,蜘蛛人就衝上了高速公路要攔截前往機場中的MIT 麻省理工學院代表人員想討個公道。後來適時出現的蜘蛛人卻解救了麻省理工工作人員,免於被邪惡勢力在高速公路上亂炸亂砍殺死。立了大功的蜘蛛人讓麻省理工工作人員,大大的改變了觀感,於是要重新考慮錄取蜘蛛人跟他的兩位好友。 你覺得這個橋段有可能嗎?錄取的決定哪是這位工作人員(甚至都不是審核員)可以隨便改變的?何況從同一個高中已經錄取了至少一個,再多錄取三個學生,麻省理工學院是有那麼多名額嗎?這也太扯了!因為不想讓家人憂慮我的精神狀況,我就默默的吃著爆米花把電影看完,沒有多加評論,我真是不容易啊! 此外,去年底看了另外一部巨星雲集的劇情片Don’t look up, 不要往上看講的是兩位美國的科學博士發現了一個新的超大隕石即將撞上地球。在電影前段,這兩位科學博士來自於 Michigan State U 密西根州立大學,白宮相關人員都覺得他們所做的研究不可靠,沒把他們當一回事,二個超認真的科學家被使喚到一旁坐冷板凳。後來白宮人員從幾位常春藤大學博士的口中確認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屬實,才開始跟這兩位非常春藤大學科學家溝通。這個劇情可能有些誇張,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學的等級確實是存在著世俗的評價。 你們最近看電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