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買房要找好學區, 學區好, 房子貴這是大家都不陌生的遊戲規則. 但是我也一直強調由於美國評分高的公立學校是沒有限制的提供給當地居民就讀, 不需要通過入學考試的門檻. 想要孩子去上好學區的學校, 只要花錢買或租房子在該市就可以了. 至於跨市借地址就讀的非居民學生, 加州各地市政府曾經抓得很嚴格, 現在也不是太受關注. 總而言之, 想上好學區的公立學校, 除了花錢, 基本上沒其他的要求. 於是所謂的好高中裡有各式程度高低的學生, 這個情況下當然沒有進好大學的保證可言了. 如果學生在好學區裡表現很差, 當然是不可能會有足夠的申請條件來跟全美國, 甚至全世界的申請人競爭.
哪麼為什麼要選擇去讀好學區呢?這個道理也很簡單, 就是我們都熟知的孟母三遷, 父母提供孩子多一些良性影響的成長環境. 同樣重視教育的家庭所聚集的社區, 當然會讓孩子比較積極學習及行為端正等等. 去了較低的學區, 學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學習懶散或者習慣不佳都是有可能的. 畢竟周遭朋友對小孩, 尤其青少年的影響是最大的.
也就是說上好學區爭取的是一個相對良性的成長環境, 而不能期望就能夠自然而然地進入理想大學, 這個觀念必須釐清. 但是許多的好學區的大學榜單確實比較差的學區來的亮眼, 那是因為這些優良學區培育出來的孩子持續的努力所奠定的基礎, 加上會以學區為定居第一考量的這類父母傾向於雞血栽培, 二者相輔相成. 於是雞生蛋, 蛋生雞的更多重視教育的家庭遷入這些學區, 造就了房價持續上升, 其中不乏帶著孩子能夠很容易進入頂尖大學這種錯誤期望的家長們.
近年來許多華人家長思想逐漸西化, 用佛系的心態讓孩子在這些生存不易的超競爭學區孤軍奮戰, 其實是蠻慘忍的. 家長可以用 ”是金子總會發亮“的雞湯來灌暈自己, 但孩子每天睡眠不足的通過了重重難關, 卻沒能進入一所自己心儀的大學. 人生第一大跌的失落, 真是情何以堪!
我們服務的管區中有一個曾經閃亮的重點高中, 近年來與其鄰近的高中相比較錄取榜單明顯落差越來越大, 這其中因為某種改變造成家長一致躺平我認爲是最大因素, 詳情則不方便敘述. 但是看著錄取的慘忍, 加上風向不利, 我看著這些苦讀的乖孩子, 想想他們的未來, 我都為他們著急!